词语吧>汉语词典>法帖的分词解释
tiè

法帖

法帖读音为 fǎ tiè。意思是:临摹镌刻在石版或木版上的供人临摹或欣赏的名家书法的法书及其拓本或印本。公元992年侍书学士王著等奉敕编次摹刻宫廷秘阁收藏的法书为十卷,称《淳化阁帖》,法帖之名,相传由此而起。

拼音fǎ tiè

注音ㄈㄚˇ ㄊㄧㄝ ˋ

词语分解

法帖fǎ tiè
词语解释
临摹镌刻在石版或木版上的供人临摹或欣赏的名家书法的法书及其拓本或印本。公元992年侍书学士王著等奉敕编次摹刻宫廷秘阁收藏的法书为十卷,称《淳化阁帖》,法帖之名,相传由此而起。
分词解释
临摹:
仿照书画原样写字作画:把许多名作都维妙维肖地临摹下来。
宫廷:
①帝王的住所。
②由帝王及其大臣构成的统治集团。
秘阁:
1.古代宫中收藏珍贵图书之处。
2.指尚书省。
3.临书枕臂之具。也称臂搁。
法书:
①有高度艺术性的可以作为书法典范的字。
②敬辞,称对方写的字。
公元:
国际通用的公历的纪元,是大多数国家纪年的标准,从传说的耶稣诞生那一年算起。我国从1949年正式规定采用公元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