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汉语词典>楠榴的分词解释
nánliú

楠榴

楠榴读音为 nán liú。意思是:1.亦作“楠瘤”。 2.楠木的瘿瘤。俗称楠木疙瘩。

拼音nán liú

注音ㄣㄢˊ ㄌㄧㄨˊ

词语分解

楠榴nán liú
词语解释
1.亦作“楠瘤”。
2.楠木的瘿瘤。俗称楠木疙瘩。
分词解释
瘿瘤:
1.中医病名。生在皮肤﹑肌肉﹑筋骨等处的肿块。瘿多生于颈部﹐皮宽不急﹐按之较软﹐始终不溃;瘤遍体可生﹐肿块界限分明﹐按之较硬﹐可能溃破。因发病情况不同﹐而有五瘿(筋瘿﹑血瘿﹑肉瘿﹑气瘿﹑石瘿)﹑六瘤(筋瘤﹑血瘤﹑肉瘤﹑气瘤﹑骨瘤﹑脂瘤)之称。亦专指瘿。
2.指虫瘿。
俗称:
通俗的或非正式的称呼。
楠瘤:
见“楠榴”。
疙瘩:
①皮肤上突起的或肌肉上结成的硬块。
②小球形或块状的东西:面疙瘩ㄧ芥菜疙瘩ㄧ线结成疙瘩了。
③不易解决的问题:心上的疙瘩早去掉了ㄧ解开他们两人中间的疙瘩。
④〈方〉量词:一疙瘩石头ㄧ一疙瘩糕。
⑤〈方〉麻烦;别扭。‖也作疙疸。
楠木:
1.楠树。
2.指楠树的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