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汉语词典>折臂三公的分词解释
shésāngōng

折臂三公

折臂三公读音为 shé bì sān gōng。意思是: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人有相羊祜父墓,后应出受命君。祜恶其言,遂掘断墓后,以坏其势。相者立视之曰:‘犹应出折臂三公。’俄而祜坠马折臂,位果至公。”后以“折臂三公”为大臣坠马之典。

拼音shé bì sān gōng

注音ㄕㄜˊ ㄅㄧˋ ㄙㄢ ㄍㄨㄙ

词语分解

折臂三公zhé bì sān gōng
词语解释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人有相羊祜父墓,后应出受命君。祜恶其言,遂掘断墓后,以坏其势。相者立视之曰:‘犹应出折臂三公。’俄而祜坠马折臂,位果至公。”后以“折臂三公”为大臣坠马之典。
分词解释
受命:
1.受天之命。古帝王自称受命于天以巩固其统治。
2.泛指接受任务﹑命令。
3.特指受君主之命。
4.犹受教。
5.获得生命。
6.授命,牺牲生命。
至公:
1.最公正;极公正。
2.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谓其大公无私。
俄而:
〈书〉不久;一会儿:俄而日出,光照海上。
南朝:
1.我国南北朝时期,据有江南地区的宋﹑齐﹑梁﹑陈四朝的总称。因四朝都建都于建康,即今南京市,故后人或借指南京。
2.泛称位于南方的南宋﹑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