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汉语词典>御亭的分词解释
tíng

御亭

御亭读音为 yù tíng。意思是:三国吴大帝孙权所建的亭子,后即以为地名。

拼音yù tíng

注音ㄧㄩˋ ㄊㄧㄥˊ

词语分解

御亭yù tíng
词语解释
三国吴大帝孙权所建的亭子,后即以为地名。
分词解释
地名:
地方(如城市或城镇)的名称。
大帝:
1.天帝。
2.对上古圣德帝王的敬称。
3.三国吴主孙权谥“大皇帝”﹐省称“大帝”。
4.唐高宗李治谥“天皇大帝”﹐省称“大帝”。
三国:
时代名。继东汉后出现的魏、蜀(蜀汉)、吴三国鼎立的历史时期。从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起,至280年吴灭亡为止。一般把赤壁之战后至魏、蜀、吴建国前的历史也划入三国时期。
以为:
1.认为。
2.作为,用作。
3.“以之为”的省略形式。犹言让他(她)做,把它作为。
4.犹而为,而成。以,而,连词。
5.犹已为,已是。以,通“已”。
孙权:
孙权(182-252)即“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东汉末,继父兄占据长江下游。公元208年,和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222年,又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229年称帝,国号吴,都城建业(今江苏南京)。次年派卫温等率万人船队到夷洲(今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