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汉语词典>底滞的分词解释
zhì

底滞

底滞读音为 dǐ zhì。意思是:1.滞留。语本《国语.楚语下》:“夫民,气纵则底,底则滞,滞而不振,生乃不殖。”韦昭注:“底着也。滞,废也。” 2.迟钝。 3.指拘泥,迂执。 4.平庸。

繁体底滯

拼音dǐ zhì

注音ㄉㄧˇ ㄓㄧˋ

词语分解

底滞dǐ zhì
词语解释
1.滞留。语本《国语.楚语下》:“夫民,气纵则底,底则滞,滞而不振,生乃不殖。”韦昭注:“底着也。滞,废也。”
2.迟钝。
3.指拘泥,迂执。
4.平庸。
分词解释
平庸:
寻常而不突出,没有作为;寻常而不高明:平庸之辈|平庸之作。
不振:
1.不振作,不兴旺。
2.不可拯救。
迟钝:
①思想、感官、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敏:动作迟钝|生性迟钝|头脑迟钝。
②不锋利:刀太迟钝。
③声音低沉粗重:沉重而迟钝的声响。
国语:
①指本国人民共同使用的语言。在我国是汉语普通话的旧称。
②旧时指中小学的语文课。
拘泥:
①固执死板,不知变通:拘泥原文,食古不化。
②拘束:平生狂饮无拘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