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汉语词典>大足石窟的分词解释
shí

大足石窟

大足石窟读音为 dà zú shí kū。意思是:在四川大足境内﹐为唐﹑五代﹑宋时所凿造﹐明清两代亦续有开凿。分布于该县西南﹑西北和东北的山区﹐较集中的有宝顶山﹑北山等十九处。除佛教和道教造像外﹐也有道﹑佛﹑儒同在一龛窟中的三教造像﹐而以佛教密宗造像所占比例最大。

拼音dà zú shí kū

注音ㄉㄚˋ ㄗㄨˊ ㄕㄧˊ ㄎㄨ

词语分解

大足石窟dà zú shí kū
词语解释
在四川大足境内﹐为唐﹑五代﹑宋时所凿造﹐明清两代亦续有开凿。分布于该县西南﹑西北和东北的山区﹐较集中的有宝顶山﹑北山等十九处。除佛教和道教造像外﹐也有道﹑佛﹑儒同在一龛窟中的三教造像﹐而以佛教密宗造像所占比例最大。
分词解释
石窟:
1.依山岩凿成的石室。亦泛指石洞。
2.一种就着山势开凿的寺庙建筑,里面有佛像或佛教故事的壁画。著名的有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
分布:
散布(在一定的地区内):人口分布图ㄧ商业网点分布得不均匀。
西北:
一般指陕西、甘肃、青海三省和宁夏、新疆两自治区。
造像:
1.亦作“造象”。塑造物体形象。
2.亦作“造象”。用泥塑成或用石头﹑木头﹑金属等雕成的形象。
3.相片;照片。
开凿:
挖掘(河道、隧道等):这条铁路沿线共开凿了十几条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