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汉语词典>墨竹的分词解释
zhú

墨竹

墨竹读音为 mò zhú。意思是:1.墨画的竹子。相传始于唐吴道子。一说,始于五代郭崇韬之妻李氏。 2.竹的一种。

拼音mò zhú

注音ㄇㄛˋ ㄓㄨˊ

词语分解

墨竹mò zhú
词语解释
1.墨画的竹子。相传始于唐吴道子。一说,始于五代郭崇韬之妻李氏。
2.竹的一种。
分词解释
相传:
1.递相传授。
2.长期以来互相传说。
五代:
1.五个朝代。指黄帝﹑唐﹑虞﹑夏﹑殷。
2.五个朝代。指唐﹑虞﹑夏﹑商﹑周。
3.五个朝代。指夏﹑商﹑周﹑秦﹑汉。
4.五个朝代。唐称梁﹑陈﹑齐﹑周﹑隋为五代,是为前五代。
5.五个朝代。宋以后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为五代,是为后五代。
竹子:
1.即竹。
2.竹笋的别称。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二.竹笋》。
一说:
进言或劝说一次。
吴道子:
吴道子(约686-760前后)唐代画家。后改名道玄,阳翟(今河南禹州)人。曾官瑕丘县尉,后为唐玄宗召入宫中作画,任内教博士。兼擅人物、山水、鸟兽、草木、台阁,画人像衣褶有飘举之势,号“吴带当风”;又好用焦墨勾线,略施淡彩,世称“吴装”。为“疏体”代表画家。被尊为画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