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汉语词典>均田制的分词解释
jūntiánzhì

均田制

均田制读音为 jūn tián zhì。意思是:中国古代一种分配土地和交纳赋税相结合的制度。北魏于公元485年颁布均田令,规定农民按人口、官吏按等级分配无主荒地,并向国家纳租调。此后在授田对象、授田年限、赋役等方面多有变化,至唐中叶止。

拼音jūn tián zhì

注音ㄐㄩㄣ ㄊㄧㄢˊ ㄓㄧˋ

词语分解

均田制jūn tián zhì
词语解释
中国古代一种分配土地和交纳赋税相结合的制度。北魏于公元485年颁布均田令,规定农民按人口、官吏按等级分配无主荒地,并向国家纳租调。此后在授田对象、授田年限、赋役等方面多有变化,至唐中叶止。
分词解释
人口:
1.居住在一定地域内或一个集体内的人的总数。
2.人。
3.人的口,指言谈﹑议论。
授田:
古时按户分田的制度。如夏的贡法,殷的助法,周的彻法。田为公有,受田者向国家纳税。年老及身故,还田。唐代亦实行授田法,其制有异前代。
变化:
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化学变化ㄧ变化多端ㄧ情况发生了变化。
制度:
1.谓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
2.制订法规。
3.规定。
4.指规定品级的服饰。
5.制作。
6.谓制作方法。
7.规模;样式。
无主:
1.指国无君;军无将。
2.指无主祭人。
3.指宗庙无木主。
4.没有主人。
5.谓不由己,无主张。
6.指女尚无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