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汉语词典>唐塞的分词解释
tángsāi

唐塞

唐塞读音为 táng sāi。意思是:搪塞。谓敷衍应付。

拼音táng sāi

注音ㄊㄤˊ ㄙㄞ

近义词塞责 

反义词负责 

词语分解

唐塞táng sāi
词语解释
搪塞。谓敷衍应付。
分词解释
应付:
①犹对付:只是使臣到来,如何应付?
②敷衍了事:对学习不能随便应付。
③供应;供给:船只虽有,不敢应付。
搪塞:
应付;敷衍。
敷衍:
①做事不负责或待人不恳切,只做表面上的应付:敷衍塞责ㄧ敷衍了事。
②勉强维持:手里的钱还够敷衍几天。

● 塞sāi ㄙㄞˉ
◎ 堵,填满空隙:堵塞漏洞。塞尺。塞规。
◎ 堵住器物口的东西:活塞。塞子。
● 塞sài ㄙㄞˋ
◎ 边界上险要地方:要塞。关塞。塞外。边塞。塞翁失马。
● 塞sè ㄙㄜˋ
◎ 义同(一),用于若干书面语词:闭塞。阻塞。搪塞。塞责。顿开茅塞。
● 唐táng ㄊㄤˊ
◎ 夸大,虚夸:荒唐。唐大无验。
◎ 空,徒然:功不唐捐(功夫不白费)。
◎ 传说中的中国朝代名,尧所建。
◎ 朝代名:唐代。唐诗。唐僧。唐人。唐三彩。后唐。
◎ 古代朝堂前或宗庙门内的大路。
◎ 古同“螗”,指蝉。
◎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