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汉语词典>唐伯虎的分词解释
táng

唐伯虎

唐伯虎读音为 táng bó hǔ。意思是:明代画家﹑文学家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吴县(今属江苏)人。学画于周臣。年二十九中乡试第一,会试时因涉及科场舞弊案而遭革黜,遂愤弃功名,寄情山水,以卖画作文为生。平生擅山水﹑人物﹑花鸟,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合称“明四家”。又善书法,工诗文,有《六如居士全集》。因落拓不羁,且负才名,故小说﹑戏曲中多敷演其故事。

拼音táng bó hǔ

注音ㄊㄤˊ ㄅㄛˊ ㄏㄨˇ

词语分解

唐伯虎táng bó hǔ
词语解释
明代画家﹑文学家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吴县(今属江苏)人。学画于周臣。年二十九中乡试第一,会试时因涉及科场舞弊案而遭革黜,遂愤弃功名,寄情山水,以卖画作文为生。平生擅山水﹑人物﹑花鸟,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合称“明四家”。又善书法,工诗文,有《六如居士全集》。因落拓不羁,且负才名,故小说﹑戏曲中多敷演其故事。
分词解释
会试:
明清两代各省举人参加的科举考试,每三年在京城举行一次。
功名:
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革除功名。
故事:
旧日的行事制度;例行的事:虚应故事丨奉行故事(按照老规矩敷衍塞责)。
寄情:
寄托情怀:寄情山水。
花鸟:
以花、鸟为题材的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