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汉语词典>古文辞类纂的分词解释
wénlèizuǎn

古文辞类纂

古文辞类纂读音为 gǔ wén cí lèi zuǎn。意思是:总集名。清代姚鼐编。七十五卷,按文体分十三类,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辞赋七百七十四篇。所选作品以“唐宋八大家”为主,亦选录战国、秦汉及明清的作品。卷首序目略述各类文体特点及源流。是代表“桐城派”散文观点的选本。

繁体古文辭類纂

拼音gǔ wén cí lèi zuǎn

注音ㄍㄨˇ ㄨㄣˊ ㄘㄧˊ ㄌㄟˋ ㄗㄨㄢˇ

词语分解

古文辞类纂gǔ wén cí lèi zuǎn
词语解释
总集名。清代姚鼐编。七十五卷,按文体分十三类,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辞赋七百七十四篇。所选作品以“唐宋八大家”为主,亦选录战国、秦汉及明清的作品。卷首序目略述各类文体特点及源流。是代表“桐城派”散文观点的选本。
分词解释
总集:
1.犹聚集,集合。
2.指汇集许多人的作品而成的诗文集。
源流:
①流水的本源及支流:源流竭绝。
②比喻事物的来源及发展演变的情况:隶书的源流|京剧的源流。
辞赋:
文体名。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形式上继承《楚辞》的一些特点,但较多运用散文手法。
观点:
①观察事物时所处的位置或采取的态度:生物学观点丨纯技术观点。
②专指政治观点:没有正确的立场,就不会有正确的观点。
战国:
时代名。因各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而得名。西汉刘向编《战国策》始作为时代名称。一般指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这个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