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汉语词典>卧牛城的分词解释
niúchéng

卧牛城

卧牛城读音为 wò niú chéng。意思是: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六六:“先是术者言京城如卧牛﹐贼至必击﹐善利﹑宣化﹑通津三门﹐善利门其首也﹐宣化门其项也﹐通津门在善利宣化之间﹐而此三门者贼必攻之地。后如其言。”后因以“卧牛城”称宋代汴京(开封)城。

繁体臥牛城

拼音wò niú chéng

注音ㄨㄛˋ ㄋㄧㄨˊ ㄔㄥˊ

词语分解

卧牛城wò niú chéng
词语解释
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六六:“先是术者言京城如卧牛﹐贼至必击﹐善利﹑宣化﹑通津三门﹐善利门其首也﹐宣化门其项也﹐通津门在善利宣化之间﹐而此三门者贼必攻之地。后如其言。”后因以“卧牛城”称宋代汴京(开封)城。
分词解释
宣化:
传布君命,教化百姓。
六六:
1.六的六倍﹐三十六。
2.谓巫山三十六峰。
3.鲤鱼的别称。
先是:
在此以前。多用于追述往事之词。
开封:
1.分封。
2.拆开封口。
津门:
1.在渡口设置的关门。
2.东汉首都洛阳有十二门,南面西头门称津门,一名津阳门。
3.津门亭的省称。
4.天津市的别称。明永乐二年(1404年)筑天津城,因地处畿辅门户,故名“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