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汉语词典>典志的分词解释
diǎnzhì

典志

典志读音为 diǎn zhì。意思是:记载典章制度的文章和书籍。古书如《礼记》中的《王制》﹑《月令》﹑《明堂位》等篇﹐《史记》八书﹑《汉书》十志﹐及十通﹑会典﹑会要等,均属典志性质。

拼音diǎn zhì

注音ㄉㄧㄢˇ ㄓㄧˋ

词语分解

典志diǎn zhì
词语解释
记载典章制度的文章和书籍。古书如《礼记》中的《王制》﹑《月令》﹑《明堂位》等篇﹐《史记》八书﹑《汉书》十志﹐及十通﹑会典﹑会要等,均属典志性质。
分词解释
八书:
指《史记》的《礼》﹑《乐》﹑《律》﹑《历》﹑《天官》﹑《封禅》﹑《河渠》﹑《平准》八书﹐其内容是关于对古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的专题记载和论述。其后正史皆称志。
记载:
①把事情写下来:据实记载ㄧ回忆录记载了当年的战斗历程。
②记载事情的文章:我读过一篇当时写下的记载。
明堂:
古代天子朝会及举行封赏、庆典等活动的地方:归来朝天子,天子坐明堂。
书籍:
1.谓校定简册。
2.泛指一般图书。
3.谓登记户籍。
4.书于简册。谓有记载。
5.文书。诏命典策等。
性质:
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与他事物不同的特征:问题的性质|社论带有指导性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