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汉语词典>亭长的分词解释
tíngcháng

亭长

亭长读音为 tíng cháng。意思是:1.战国时,国与国之间为防御敌人,在边境上设亭,置亭长。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置亭长,掌治安,捕盗贼,理民事,兼管停留旅客。多以服兵役期满的人充任。此外设于城内和城厢的称“都亭”,设于城门的称“门亭”,亦设亭长,职责同上。东汉后渐废。 2.唐代尚书省各部在都事﹑主事之下设亭长,掌省门开闭和通传等事务。

繁体亭長

拼音tíng cháng

注音ㄊㄧㄥˊ ㄔㄤˊ

词语分解

亭长tíng zhǎng
词语解释
1.战国时,国与国之间为防御敌人,在边境上设亭,置亭长。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置亭长,掌治安,捕盗贼,理民事,兼管停留旅客。多以服兵役期满的人充任。此外设于城内和城厢的称“都亭”,设于城门的称“门亭”,亦设亭长,职责同上。东汉后渐废。
2.唐代尚书省各部在都事﹑主事之下设亭长,掌省门开闭和通传等事务。
分词解释
城厢:
靠近城的地区。亦泛指城市。
治安:
1.国家与社会的安宁。
2.治理,使社会安定。
乡村:
亦作“乡邨”。
1.村庄。
2.今亦泛指农村。
3.乡里,家乡。
此外:
除了所说的事物或情况之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