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汉语词典>二黄的分词解释
èrhuáng

二黄

二黄读音为 èr huáng。意思是:戏曲声腔之一,用胡琴伴奏。跟西皮合称皮黄。也作二簧。 也作“二簧”。一种乱弹戏剧曲调名,因出于黄坡、黄冈,故称。清朝中期由徽班传入北京,成为京调主体

繁体二黃

拼音èr huáng

注音ㄦˋ ㄏㄨㄤˊ

词语分解

二黄èr huáng
词语解释
戏曲声腔之一,用胡琴伴奏。跟西皮合称皮黄。也作二簧。
[erhuang—one of the tun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s] 也作“二簧”。一种乱弹戏剧曲调名,因出于黄坡、黄冈,故称。清朝中期由徽班传入北京,成为京调主体
分词解释
皮黄:
“西皮”﹑“二黄”两种声腔的并称。京剧的声腔﹐以西皮和二黄为主﹐故京剧亦称“皮黄”。参见“西皮”﹑“二黄”。
伴奏:
歌唱、跳舞或独奏时用器乐配合。
胡琴:
(胡琴儿)弦乐器,在竹弓上系马尾毛,放在两弦之间拉动。有京胡、二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