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汉语词典>三部伎的分词解释
sān

三部伎

三部伎读音为 sān bù jì。意思是:唐玄宗分宫廷乐伎为三部:堂下立奏为立部伎,堂上坐奏为坐部伎,又选坐部伎教于梨园为法曲部,故后世有“三部伎”之称。

拼音sān bù jì

注音ㄙㄢ ㄅㄨˋ ㄐㄧˋ

词语分解

三部伎sān bù jì
词典解释
唐玄宗分宫廷乐伎为三部:堂下立奏为立部伎,堂上坐奏为坐部伎,又选坐部伎教于梨园为法曲部,故后世有“三部伎”之称。
分词解释
宫廷:
①帝王的住所。
②由帝王及其大臣构成的统治集团。
梨园:
据说唐玄宗曾教乐工、宫女在‘梨园’演习音乐舞蹈。后来沿用梨园为戏院或戏曲界的别称:梨园界。
后世:
①后代
①:《诗经》和《楚辞》对后世的文学有很大的影响。
②后裔。
③佛教指来世。
上坐:
1.亦作“上座”。亦作“上座”。
2.受尊敬的席位。
3.佛教语。一寺之长,“三纲”之首。多由朝廷任命年高德劭者担任。

jì ㄐㄧˋ
◎ 技巧,才能:伎痒(人擅长某种技艺,一遇机会,急欲表现,好像皮肤发痒不能自忍,亦作“技痒”)。伎俩(liāng )。
◎ 古代称以歌舞为业的女子。
qí ㄑㄧˊ
◎ 〔伎伎〕奔走的样子,如“鹿斯之奔,惟足伎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