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汉语词典>三笠辞的分词解释
sān

三笠辞

三笠辞读音为 sān lì cí。意思是:日本人阿部仲麿,字三笠,奈良时代来唐,将归,作《望月歌》,世称《三笠辞》。

繁体三笠辭

拼音sān lì cí

注音ㄙㄢ ㄌㄧˋ ㄘㄧˊ

词语分解

三笠辞sān lì cí
词典解释
日本人阿部仲麿,字三笠,奈良时代来唐,将归,作《望月歌》,世称《三笠辞》。
分词解释
日本人:
自称“大和民族”。东亚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日本,其余分布在南、北美洲太平洋诸岛。约1.2亿人(1985年)。说日语。多信神道教和佛教,少数信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有插花、茶道等习俗。主要从事工业,也从事农业和渔业。
奈良时代:
日本历史上指以平城京(在今奈良市西)为首都的时代。从公元710年迁都平城京时开始,至784年移都长冈京(在今京都府)时结束。这一时期,屡派遣唐使、留学生入中国,吸收中国文化。文化兴盛,尤其是佛教建筑、美术和文学成就最大。
月歌:
中秋节夕﹐妇女拜月时所唱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