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汉语词典>骨碎补在词典中的解释
suì

骨碎补

骨碎补读音为 gǔ suì bǔ。意思是:多年生蕨类植物。羽状复叶,小叶三角形和卵圆形,根茎细长,肉质,多长在树干或岩石上。根茎入药,治骨折﹑创伤等。

繁体骨碎補

拼音gǔ suì bǔ

注音ㄍㄨˇ ㄙㄨㄟˋ ㄅㄨˇ

词语解释

  • 1.多年生蕨类植物。羽状复叶,小叶三角形和卵圆形,根茎细长,肉质,多长在树干或岩石上。根茎入药,治骨折﹑创伤等。

    网络解释

    • 骨碎补
      1. 骨碎补(学名:Davallia mariesii Moore ex Bak.)是骨碎补科,骨碎补属附生蕨类植物,植株高可达40厘米。根状茎长而横走,鳞片阔披针形或披针形,叶远生,叶柄深禾秆色或带棕色,叶片五角形,四回羽裂;羽片对生或近对生,有短柄,斜展,裂片椭圆形,孢子囊群生于小脉顶端,囊群盖管状,先端截形,褐色,厚膜质。
      2. 分布于中国辽宁、山东、江苏及台湾。生于山地林中树干上或岩石上,海拔500-700米。朝鲜南部及日本也有分布。模式标本产地:日本。
      3. 该种根状茎药用,有坚骨、补肾之效。
      4.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词语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