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汉语词典>阏伯在词典中的解释
è

阏伯

阏伯读音为 è bó。意思是:古代人名。后用为商星的别称。

繁体閼伯

拼音è bó

注音ㄜˋ ㄅㄛˊ

词语解释

  • 1.古代人名。后用为商星的别称。

    网络解释

    • 阏伯
      1. 阏伯,子姓,名契(xiè,一作“卨”),商丘人,帝喾之子、帝尧的异母兄,生母为简狄。他是中国早期天文学家,也是商族部落的始祖、商朝开国君主成汤先祖。
      2. 阏伯与兄弟实沈曾居于深林之中,因二人不和,父亲帝喾把阏伯迁居于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让实沈迁居至大夏(今山西省太原市),将兄弟二人分开。
      3. 尧称帝后,封阏伯为火正(司徒),后被封为契玄王,被后世尊为“火神”。之后又被赐封建立商国。《左传》载:“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
      4. 公元前2300年,阏伯发明了以火纪时的历法,在管火的同时筑造阏伯台观察星辰,以此为依据测定一年的自然变化和年成的好坏,为中国古老的天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阏伯呕心沥血,教化民众,深受人民的爱戴,故中国民间尊他为“火神”。阏伯死后被葬于阏伯台下,由于阏伯的封号为“商”,他的墓冢也被称为“商丘”,即今商丘市的由来。
      5. 南宋时,宋高宗颁旨召封其为“商丘宣明王”,由皇帝直接主持祭祀商丘宣明王的祀典。 阏伯成为南宋朝廷最为崇奉的国运神,崇祀活动伴随南宋朝廷始终。祭祀阏伯的商丘火神台庙会已延续四千余年历史。 (概述图片:商丘市阏伯台阏伯塑像)

    词语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