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汉语词典>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词典中的解释
shìjièzhàn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读音为 dì yí cì shì jiè dà zhàn。意思是: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为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的战争。两大集团为同盟国(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等国组成)和协约国(由英国、法国和俄国等国组成)。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战争主要在欧洲进行。初期,同盟国占上风。1917年后,协约国逐渐掌握主动权。1918年,同盟国军队全线溃败。11月11日,德国投降,战争宣告结束。这场战争共有三十三个国家卷入,死伤三千余万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性战争。[the First World War;World war I of 1914

繁体第一次世界大戰

拼音dì yí cì shì jiè dà zhàn

注音ㄉㄧˋ ㄧˊ ㄘㄧˋ ㄕㄧˋ ㄐㄧㄝ ˋ ㄉㄚˋ ㄓㄢˋ

词语解释

  • [the First World War;World war I of 1914-1918]1914-1918年德、奥、意等同盟国和英、法、俄、美协约国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而进行的世界规模的战争

    网络解释

    • 第一次世界大战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非正义战争)
      1. 第一次世界大战(英语:World War I、First World War或Great War,简称WWI或WW1),简称一战,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其终极阶段,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
      2.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属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则属协约国阵营。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3.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战中,各种新式武器如飞机、毒气、坦克、远程大炮相继投入战争,是武器发展史的重要阶段。

    词语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