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汉语词典>端公在词典中的解释
duāngōng

端公

端公读音为 duān gōng。意思是:1.唐代对侍御史的别称。 2.男巫的别称。 3.宋代对衙役的称呼。

拼音duān gōng

注音ㄉㄨㄢ ㄍㄨㄙ

词语解释

  • 1.唐代对侍御史的别称。2.男巫的别称。3.宋代对衙役的称呼。

    网络解释

    • 端公
      1. 端公,唐人对侍御史的别称,也叫台端。汉水流域,南接巴蜀,东连楚土,风俗毕近,文化一体,巫觋之风颇盛。《汉书》、《宋书》、“地理志”都有“汉中之人,不甚趋利。好祀鬼神,尤多忌怨,崇奉道教,犹有张鲁之风”的记载。其“踏青药市之集”,实际就掌握在巫师道徒之手。他们白昼聚集售药,唱情咏事,招徕过往顾客;夜晚则受请作法,踏歌踊舞,娱神禳灾。他们在当地被混称为“马脚”,即天神马头驾前执事使者,负有神圣差遣、驱魔逐鬼的职责。男觋习呼为“端公”,女巫惯唤为“神婆”。“端公”,为唐官职务,将巫师称为“端公”、“马脚”,可见他们在陕南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地位。群众每遇病痛灾疫,少请医生诊治,惯邀巫觋诉神。“愚民有病,初不延医而延巫,俗云端工,即古称担弓者也。

    词语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