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汉语词典>瘅疟在词典中的解释
dānnüè

瘅疟

瘅疟读音为 dān nüè。意思是:中医指只发高烧而不打寒战的一种疟疾。 中医指疟疾的一种,主要症状是发高烧,打寒战,烦躁,口渴,呕吐等

繁体癉瘧

拼音dān nüè

注音ㄉㄢˋ ㄋㄩㄝˋ

词语解释

  • [malaria]中医指疟疾的一种,主要症状是发高烧,打寒战,烦躁,口渴,呕吐等

    网络解释

    • 瘅疟
      1. 瘅疟,中医病名。疟疾之一。临床以但热不寒为主症。又名温疟、暑疟、瘅热、阳明瘅热。《素问·疟论》:“但热而不寒者,阴气先绝,阳气独发,则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又:“瘅疟者,肺素有热,气盛于身,厥逆上冲,中气实而不外泄,因有所用力,腠理开,风寒舍于皮肤之内、分肉之间而发,发则阳气盛,阳气盛而不衰则病矣;其气不及于阴,故但热而不寒,气内藏于心,而外舍于分肉之间,令人消烁肌肉,故命曰瘅疟。”《景岳全书·杂证谟》:“瘅疟一证,……治此之法有三,如热邪内蓄而表邪未解者,则当散以苦凉;如热因邪致,表虽解而火独盛者,则当清以苦寒,此皆治其有余也;若邪火虽盛而气血已衰,真阴日耗者,急宜壮水固元,若但知泻火,则阴日以亡,必致不救。”参见温疟、疟疾等条。指疟之发于三阴者。见《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诸疟论》。

    词语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