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汉语词典>拾遗在词典中的解释
shí

拾遗

拾遗读音为 shí yí。意思是:①拾取他人的遗失物。也比喻轻而易举:道不拾遗|举秦如鸿毛,取楚若拾遗。②补录缺漏。也指补正别人的缺点过失:拾遗汉事|拾遗补缺|补过拾遗。③唐代谏官名。

繁体拾遺

拼音shí yí

注音ㄕㄧˊ ㄧˊ

近义词拣到 寻获 拾得 拾获 

反义词遗失 

英语to pocket a lost article, (fig.)​ to correct others' errors, to remedy omissions (in a text etc)​

法语ramasser des objets perdus et se les approprier

词语解释

  • [appropriate lost property]∶拾取旁人遗失的东西,据为己有
    1. 涂(途)不拾遗。——《史记·孔子世家》
    2. 夜不闭户,道不拾遗
  • [make good omissions]∶补充旁人所遗漏的事物
    1. 拾遗补阙

网络解释

  • 拾遗 (唐代谏官名)
    1. 唐代谏官名。武则天垂拱元年(685)置,置左右拾遗分属门下、中书两省,职掌与左右补阙相同,同掌供奉讽谏、荐举人才,位从八品上,稍低于补阙。分左右,左拾遗属门下省,右拾遗属中书省。北宋改为左右正言。后随设随罢。南宋一度沿设,旋罢。明初又设左右正言,不久即罢。建文帝设拾遗,成祖即位后罢。唐代诗人陈子昂、杜甫均曾担任拾遗,后人因称为陈拾遗、杜拾遗。
  • 拾遗 (汉语词语)
    1. 拾遗,拼音【shí yí】,注音是【ㄕˊ ㄧˊ】,是一个汉语词语,语出《战国策.秦策一》。有5层含义:1.捡取他人遗失的财物;2.比喻轻而易举;3.补充旁人所遗漏的事物;4.匡正别人过失或缺点;5.职官名。

词语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