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汉语词典>夔龙在词典中的解释
kuílóng

夔龙

夔龙读音为 kuí lóng。意思是:1.相传舜的二臣名。夔为乐官,龙为谏官。《书.舜典》:“伯拜稽首,让于夔龙。”孔传:“夔龙,二臣名。”唐杜甫《奉赠萧十二使君》诗:“巢许山林志,夔龙廊庙珍。”后用以喻指辅弼良臣。 2.古器物上的夔龙纹饰。

繁体夔龍

拼音kuí lóng

注音ㄎㄨㄟˊ ㄌㄨㄙˊ

词语解释

  • 1.相传舜的二臣名。夔为乐官,龙为谏官。《书.舜典》:伯拜稽首,让于夔龙。孔传:夔龙,二臣名。唐杜甫《奉赠萧十二使君》诗:巢许山林志,夔龙廊庙珍。后用以喻指辅弼良臣。2.古器物上的夔龙纹饰。

    网络解释

    • 夔龙 (神话形象)
      1. 《山海经·大荒东经》描写夔是:“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
      2. 但更多的古籍中则说夔是蛇状怪物。
      3. “夔,神魅也,如龙一足。”(《说文解字》)
      4. “夔,一足,踔而行”。(《六帖》)
      5. 在商晚期和西周时期青铜器的装饰上,夔龙纹是主要纹饰之一,形象多为张囗、卷尾的长条形,外形与青铜器饰面的结构线相适合,以直线为主,弧线为辅,具有古拙的美感。

    词语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