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汉语词典>伏天在词典中的解释
tiān

伏天

伏天读音为 fú tiān。意思是:指三伏时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参看〖三伏〗。 指三伏天,时间为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后的三四十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拼音fú tiān

注音ㄈㄨˊ ㄊㄧㄢ

英语the hottest period of the year, see 三伏天[san1 fu2 tian1]

法语canicule

词语解释

  • [dog days;hot summer days]指三伏天,时间为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后的三四十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网络解释

    • 伏天
      1.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个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立秋起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首日,末伏十天。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中的第七个字,庚日每十天重复一次。 伏天的起讫时间每年都不尽相同,大致是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具体是怎样计算的呢?我国流行的“干支纪日法”用天干与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词语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