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汉语词典>五德在词典中的解释

五德

五德读音为 wǔ dé。意思是:1.古代阴阳家把金﹑木﹑水﹑火﹑土五行看成五德,认为历代王朝各代表一德按照五行相克或相生的顺序,交互更替,周而复始。 2.指人的五种品德。谓温﹑良﹑恭﹑俭﹑让。 3.指人的五种品德。谓智﹑信﹑仁﹑勇﹑严。 4.比喻物的五种特征。古谓玉有仁﹑智﹑义﹑礼﹑信五德。 5.比喻物的五种特征。古谓鸡有文﹑武﹑勇﹑仁﹑信五德。 6.比喻物的五种特征。古谓蝉有文﹑清﹑廉﹑俭﹑信五德。 7.东﹑西﹑南﹑北﹑中五方种的五色谷物。

拼音wǔ dé

注音ㄨˇ ㄉㄜˊ

词语解释

  • 古代阴阳家把金、木、水、火、土五行看成五德,认为历代王朝各代表一德,按照五行相克或相生的顺序,交互更替,周而复始。
    1. 指人的五种品德。谓温、良、恭、俭、让。
      1. 比喻物的五种特征。古谓鸡有文、武、勇、仁、信五德。
        1. 东、西、南、北、中五方种的五色谷物。
          1. 比喻物的五种特征。古谓蝉有文、清、廉、俭、信五德。
            1. 指人的五种品德。谓智、信、仁、勇、严。
              1. 比喻物的五种特征。古谓玉有仁、智、义、礼、信五德。

                网络解释

                • 五德
                  1. 五德是中国先秦时期的伦理学关于德性的概念。阴阳家、儒家、兵家解释不同。阴阳家指土、木、金、火、水五行之德。战国晚期阴阳家主要代表邹衍提出五德终始说,以五行相生相克,周而复始的循环变化观念说明历代王朝的更替和制度的变化。这种说法为秦始皇所推崇,并为西汉董仲舒所继承。

                词语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