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汉语词典>中庸在词典中的解释
zhōngyōng

中庸

中庸读音为 zhōng yōng。意思是:①原为儒家的伦理思想。中,有中和、不偏不倚等含义;庸,有平常、常道等含义。儒家以此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并作为处理事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后来则泛指平庸、妥协、保守、不求上进。②指才能中等、平庸之人:中庸读我诗,思量云甚要。③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孔子之孙子思作。提出“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称为“四书”。

拼音zhōng yōng

注音ㄓㄨㄙ ㄩㄥ

近义词中和 

反义词极端 

英语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one of the Four Books 四書|四书[Si4 shu1], golden mean (Confucianism)​, (literary)​ (of person)​ mediocre, ordinary

德语Mäßigung (S)​, moderat (Adj)​

法语Zhong Yong

词语解释

  • [the golden mean (of the Confucian school)]∶儒家的道德标准,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
    1. 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论语·雍也》
  •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见“四书”
    1. [mediare]∶德才平常;中材
      1. 材能不及中庸。——汉· 贾谊《过秦论》

    网络解释

    • 中庸 (汉语词语)
      1. 中庸,儒家的道德标准,中庸,中用,庸古同用。 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儒家的理论根源源于人性。出自《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何晏 集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
      2. 《中庸》是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内文的写成约在战国末期至西汉之间,作者是谁尚无定论,一说是孔伋所作(子思著《中庸》),载于另一说是秦代或汉代的学者所作。宋朝的儒学家对中庸非常推崇而将其从《礼记》中抽出独立成书,朱熹则将其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编为《四书》。

    词语用法